三代傳承珍寶志常銘弘揚文化心中
三代傳承珍寶志常銘弘揚文化心中

——專訪收藏世家吳志標紀實

中華五千年漫長歲月留下的歷史烙印,體現在文物,文物承載著無比燦爛的歷史文化,文化推動著歷史的發展與進步,吳志標能夠從小熱愛文物,對文物的敬畏,保護與傳承,始終不諭的愛國情操,是值得宣傳與學習的,願我們為弘揚中華五仟年曆史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攜起手來共同奮進!

文物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中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豐富多彩。自古以來,中國十分重視對文物的研究,以不同種類的文物為研究對象,逐漸形成了金石學、古器物學、甲骨學、敦煌學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文物學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然而,現代,文物學在中國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的研究起步較晚。中國的傳統藝術品、文物如同散佈在夜空中的繁星,涉及範圍雖廣但一直未形成體系,因此,文物工作者更迫切地希望有更多有識之士加入文物保護、開發工作中,以指導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業地發展,充分發揮文物的作用,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漢楚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吳志標先生立足使命,發揮自身優勢,在中國文物保護、傳承、交流與傳統文化弘揚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承家族之志  行奮進之實

文化藝術品與文物交流行業不同於其他資本裹挾的產業,這是一片滿懷著工匠精神、藝術品鑒力與世家傳承特性的產業。這個行業的准入門檻之高令人咋舌,沒有深厚的品鑒力、財力與業界廣泛的知名度,一般無法在行業立足,但品鑒力與財力還只是這個准入門檻的冰山一角。以這樣的標準來界定的話,吳志標的個人歷程、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似乎是在為文化藝術品行業量身打造——一方面是文化藝術品行業成就了吳志標,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是吳志標先生本人推動了文化藝術品行業在最近40年來的空前發展。

吳志標,廣東湛江市人,復員軍人,中共黨員。從小受父輩的影響,喜歡文學藝術,研究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現任廣東漢楚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漢唐中藥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發佈網北京發佈中心文化藝術部主任,中國巨浪網總編,澳門法治報榮譽社長、時政評論員,中美新聞社副社長,世界文化藝術人才基金會副會長,世界至德總會副主席,世界媽祖文化研究總會榮譽主席,美國至德三德總公所永遠榮譽主席,香港泰伯基金會榮譽會長,澳門神州媽祖文化協會榮譽會長。

湛江歷史悠久,以嶺南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湛江人。截至2016年,湛江有不可移動文物單位2065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35處、市級113處;古村落、古民居和古建築88處;“非遺”名錄94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34項、市級52項;可移動文物13475件/套,實際數量45954件,其中珍貴文物2277件/套(一級文物31件/套,二級文物277件/套,三級文物1963件/套)。得天獨厚的文化藝術品發展環境與天靈地秀的自然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吳志標,自幼就接觸到了大量關於文物、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品的知識。吳志標先生出身收藏世家,從祖輩到父輩,歷代的文化藝術品傳承中,吳家以家族力量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品與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到吳志標這一代,歷經百年的吳家人積累下多達三萬餘件,涵蓋金石器皿、瓷器書畫、文玩精品在內的各類文化藝術瑰寶,是響噹噹的藝術世家、收藏世家與品鑒專家世家。

坐擁父輩與祖輩財富的吳志標並沒有靠山吃山,也沒有如同一般紈絝子弟一樣揮霍財富,而是在傳承兩代人藝術收藏的基礎上,加強與圈內、圈外,國內、國際方面的交流與學習,不斷的擴充自己的“文物收藏圈”與“文物交流朋友圈”。

吳志標區別於其他從業者的另一大顯著特徵就是軍旅經歷,軍旅生涯鍛煉了他的品格與毅力,也堅定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堅定了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在軍隊退伍轉業之後,吳志標一直致力於研究文化藝術品、文物鑒定方面的學習,事實上,這個過程即是繼承家業,也是重拾初心。早在吳志標的幼年時期,他就已經開始跟隨家中長輩學習相關知識,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學習與開發中,吳志標對自己的要求極高,遍訪名家,只為學得更多、更專業的文物鑒定知識,其中不乏業內知名的文物鑒定大師趙自強先生、中國科學院考古教授李建民老師等業界大牛。

吳志標先生嚴謹的治學、治業態度反映在方方面面,他的不斷精進與探索使他取得了文化藝術品、文物鑒定領域的多個高級職稱,在向“業界大牛”的學習中,吳志標先生自己也成為了業界數一數二的知名人士。

吳志標在文化藝術品品鑒與收藏領域取得的專業資質各個如雷貫耳,這裏麵包括國家授予的高級藝術品評估師、世界文化藝術人才基金會授予的“傑出人才獎”等多項專業技能職稱及榮譽稱號,這既是對他藝術品鑒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他在文物保護工作中做出貢獻的肯定。

春華秋實,歲月變遷。唯有辛勤耕耘方能獲取累累碩果,吳志標與廣東漢楚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從建設之初到如今的果實遍地,靠的不僅僅是收藏世家的浩瀚藏品,更是吳志標先生本人那種紮根於文化藝術品產業熱土,並為之付出不懈努力與汗水的一片匠心。

珍寶不足貴  傳承價更高

進入市場經濟蓬勃發展時期的中國,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在這個時代,無數人崇尚科技、快節奏與“熱錢”,這樣的背景也註定了文物開發、保護,文化藝術品的傳承與品鑒之路,將變得無比艱難。

在吳志標先生的三萬餘件藏品中,不乏許多罕見的稀世之寶,從象徵著天人合一,與上天溝通的上古玉器“天下第一琮”,到繪盡祖國大好河山,磅礴之勢令人動容的山水作品《富春山居圖》,小到傳家至寶,大到見證社會變遷的珍貴文物,吳志標先生的藏品無論從數量到品質,還是其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研究價值、藝術價值,都令人歎為觀止。

但在吳志標眼裏,藏品只是代表了收藏世家的實力,對文化藝術品的研究與開發,才是真正能將這些珍貴藝術品傳承下去的最好方式,說道傳承、開發與藝術品本身的關係,吳志標先生這樣說道:“對文化藝術品的收藏與開發交流是相輔相成的工作,收藏品本身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做收藏的人最大的心願事實上是對歷史文物的敬畏與保護,而是在對藏品的研究中將我們絕倫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正是懷揣著這樣的心願,吳志標先生幾乎投入了畢生的精力來做好研究工作,同時也在研究中收穫了豐碩的成果和業界的認可。

吳家的三代藏品中,以《富春山居圖》為典型代表,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絹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副山水巨制繪製歷時數載,歷經六百年依舊熠熠生輝。該幅畫作先後在二零零九年、二零一四年被各級文化主管部門、政府領導、央視、騰訊新聞、各類文化刊物廣泛宣傳。部分國家、省市級領導在觀賞這幅畫後紛紛認為,這是中國山水畫史的巔峰之作,《富春山居圖》出現的場合,總能引起文化界的轟動與追捧。曾有企業家要以十二億元的高價收購這幅畫被拒,吳志標認為文化藝術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理應被更多人品鑒。正是秉承著這樣的思想,在最近幾年對文化藝術品的開發、品鑒與保護工作中,吳志標的努力不僅體現在各類重大社會活動,也落在實處,2017年在湛江成立的至德大觀園享譽海內外,稀珍至寶《富春山居圖》一出,將大觀園的地位、名氣與文化界知名度推至頂峰。他說:”作為一位國家級收藏家與鑒定家,最重要的不是收藏品的數量,而是品質,是精品。不是簡單的認同於真偽仿品,而是辨別研究探討它的歷史價值,古人藝術烙印及出處。不是以普通商品作交換為目的,而是對歷史文物的敬畏與保護,傳承與流通。明白為國家提升財富與威望的價值觀。收藏家必須具備正念正氣正能量,具備一顆永不冷漠的愛國匠心。否則,充其量只是一個普通經商媒介人。

另外,吳志標還收藏了一幅並不遜於《富春山居圖》的宋代王希孟的,晾世之作《千裏江山圖》,該畫歷史上亦被評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吳志標祖傳的《千裏江山圖》縱75釐米,橫3195釐米。比現存於北京故宮館藏的《千裏江山圖》縱引.5釐米,橫1191.5釐米竟達三倍之多,且畫風古樸,色彩獨特,業界認為不失為一件曠世之珍品,形容獨一無二並不為過。因為目前全世界沒有發現第二幅如此之長,絹本青綠彩的該畫。吳志標對此很感到欣慰,畢竟為傳承中華古文化站到了前列。吳志標胸懷大志地認為:”他擁有的諸多歷史文物雖有《文物法》法律規定屬於繼承收藏者個人的。但長久意義來說,它永遠是屬於國家的。就如一個中國人,不管走到那裏,炎黃祖宗的基因與血脈永遠不會改變”。為保護與傳承祖國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裁體之中華文物,吳志標不畏歷盡艱辛,奮鬥一生。他銘記的是祖先,匠心所為是中國I他從不打麻將,他認為浪費時間是極大的可悲,他把研究與保藏緊緊地相結合,他率先以優越的成績及論文考上國家人才庫的高級書畫瓷器鑒定評師資格證等四個重要科目。他認為沒有專業技術的尊家是不具備鑒定資格的。有人稱之為肆言無忌虛實的“磚家”並不為過,因為鑒定文物是嚴謹的學科,容不得半點虛偽和含糊。但我相信絕大多尊家都是有水準的,他們都在為保護與傳承中華五千年曆史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貢獻,為文物與金融共振,發揮了重大作用。為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我們應團結他們,尊重老一輩文物鑒定家。如史樹青、耿寶昌、單國強、李健民、黎展華、趙自強等德高望重的專家。我們不能因一兩件文物鑒定有爭議有過失而對他們採取無情的打擊挖苦,全盤否認他們的功績。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虛心地向他們學習。

除了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和《千裏江山圖》,吳志標的藏品中不得不提的還有另外一件稀世珍寶——南宋宮窯筆洗。在文物圈內,正宗的“宋代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窯),在宋、元、明、清、民國以至現在都是價值連城的,代表了收藏家藏品的頂峰與品鑒力造詣。中國悠久的文化藝術品收藏史中,從鄭和時代到近代鴉片戰爭造成了大量文物外流時期,宋代五大名窯代表了東方瓷器藝術的巔峰之作,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追捧,但在中國,北宋官窯受到文物圈重視,也只是近幾年的事。獨具慧眼的吳志標深知官窯的魅力與其代表的文化傳承意味,早在中國官方大範圍弘揚、保護宋代五大名窯藝術品之前,便已經開始了對北宋官窯品類瓷器的尋覓、收藏之路,在市場上,類似的藏品經常能拍的動輒過兩億元的天價,而這樣的藏品,在吳志標的藏品裏,多達十餘件。

面對浩若煙海的藏品,吳志標關注的卻並非其估價或市值,”只有財力而沒有心力的收藏家是缺乏智慧與靈魂的,收藏事業,要同時又深厚的財力和對藝術品無止境的探索精神。”吳志標說道。為了尋找華夏文明傳播至西方世界的痕跡,吳志標在1992年開始,以勤工儉學的形式踏上歐洲大地,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的探索過程中,他以鄭和下西洋為線索,發現了大量代表著中國文化的館藏佳品,品類涵蓋書畫、瓷器等。同時,他也不由得心生感慨,西方世界對東方藝術品視如珍寶,我們為何不能盡心盡力為文物保護和文化藝術品收藏事業獻上自己的力量呢?正是這樣的心緒,成就了吳志標這樣有才、有志、有情、有抱負的收藏大家。

2019年9月1日,吳志標作為世界至德總會常務副主席應邀出席美國至德三德總公所成立一百四十周年慶典及五年一屆的換屆選舉大會。該會會員代表來自全球183個國家的吳、周、蔡、翁、曹、辛、柯、洪、江、方、龔、汪等十二姓氏,共八百多位華僑代表歡聚一堂,眾多各界名流及各國華僑僑領。該公所始終踐行著為傳播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為中華民族爭光的宗旨。該總公所曾得到孫中山的高度讚揚並贈送”天下為公“的牌扁。此次會上,吳志標發表了”團結一致,不忘初心,振興中華”的演講,獲得熱烈的掌聲。經大會吳志仁主席的提議,一致選舉吳志標為該公所永遠榮譽主席。

2019年9月6日,首屆媽祖文化論壇走進聯合國,吳志標先生應邀出席,並在論壇中發表了一篇名為”弘揚媽祖文化與珍珠文化”的長篇論文,受到廣泛好評,出色的研究成果榮獲世界文化藝術人才基金會2019年度“傑出人才獎”。這篇精彩的論文主要講述的是對於媽祖文化和珍珠文化的弘揚。也正是這篇論文,清晰的以媽祖文化為引子,引入了對珍珠文化的介紹,論文中既高度讚揚了媽祖的高尚品德與大愛撐天的精神,同時也在對媽祖文化的詮釋中,引入了野生珍珠功效以及珍珠的微量元素、藥用價值。形象地將野生珍珠的五種特性譽為“五德”,真正做到了將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現代醫藥經濟開發同頻共振,對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宣揚媽祖精神,保護野生珍珠的生存環境,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獲得國內外人士高度評價。精彩的論文一出,吳志標先生在聯合國媽祖論壇上被授任為世界媽祖文化交流研究總會榮譽會長。這篇論文於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已入選國家核心文刊《文化月刊》新中國七十周年專輯,距離論文發表已過去三年多,但是這篇文章依然值得我們細讀與品味。

吳志標對於文化藝術品品鑒與文物保護開發工作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市場、政府、文化屆的廣泛認可,近日,由於吳志標在文化藝術品屆的貢獻,國家級權威發佈網站中國發佈網北京發佈中心特別吸收吳志標先生作為中心主任履職,在文化藝術品開發的道路上,這件事作為一個關鍵節點,開啟了吳志標先生藝術事業的新篇章。

2021年9月,吳志標被《澳門法治報》委任為該報的榮譽社長、時政評論員(毛主席的孫女毛小青也是該報社的榮譽社長),1年多來在該報上,吳志標積極地在該報上發表了十多篇關於時政及傳承歷史文化的論文,特別是2022年2月16日發表的《縱論中國古書畫的發展史與藝術價值》的五千多字論文。受到廣大海內外讀者的高度好評。在收藏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弘揚中華歷史文化的舉措不因疫情的惡劣而止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的文物保護與開發文化藝術品的傳承與品鑒工作幸有吳志標先生這樣胸懷擔當與大義的“民族學者”坐鎮,才能不受歷史洪流浸染,真正成為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的一株參天大樹。整個文化藝術品收藏界,都在吳志標先生這樣胸懷民族與國家的收藏家、學者的支持下,將中華文化的傳承下去,尋屬於我們自己的民族自信與民族精神,真正讓中華民族文化輸出不再是一句空談,而是擲地有聲,步步為營的深遠戰略佈局。

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七日,吳志標作為世界至德總會副主席應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世界至德總會永遠榮譽主席吳伯雄的邀請,吳志標為代表團副團長,率團前往臺北觀光並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特送兩本《至德藏珍》書刊給博物館及吳伯雄主席。吳伯雄回贈了一幅他寫的墨寶:“經濟合作手攜手,文化交流心連心”的作品給吳志標。吳伯雄主席說:“他曾六次率國民黨代表團赴大陸參訪。他曾經寫了不少提詞,裝俵得最精美的唯獨這一副,2013年6月12日,他率國民黨代表團到北京訪問時,與習近平總書記會面,雙方都認為,兩岸人民一家親,血濃於水,臺灣回歸是必然的,蔡英文搞台獨沒有好下場。席間,他送了這同樣這幅作品給習近平總書記。”並欣然與吳志標夫婦一起拿著他的作品合影留念。

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七日,一百零二歲的原國家司法部部長鄒瑜在家中鑒賞唐代懷素《藏真自序貼》後高度讚揚該貼是非常珍稀極品國寶,吳志標告訴鄒瑜都長說,此十米長唐代懷素《藏真自序》貼在大陸獨一無二,十年前就有人出五億元人民幣,現在有人出100億元人民幣。鄒部長說:毛主席非常喜歡懷素的字,龍飛鳳舞,柔剛相濟,非常靈動,懷素連筆四五個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千年瑰寶,多少錢都不要賣。鄒瑜部長欣然與吳志標夫婦拿著該帖合影留念。

吳志標深有感觸的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在廣澗大地的遺產,書寫在古籍上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打開塵封五千年曆史積澱,讓經歷風霜雪雨的國寶重現光彩的舉國行動與史命。

本報特約通訊員:相國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