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穹剑2022-01-08 20:52周恩来与毛泽东,近乎完美的组合!音频:00:00/07:44
“为什么周恩来不来辅佐我?”蒋介石的日记被披露之后,大家发现,蒋介石几乎骂遍了所有人,甚至包括宋美龄,但是却唯独对周公保持了风度。
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是无与伦比的,不光蒋介石,甚至斯大林和米高扬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赞扬。
千古一人的毛泽东和无与伦比的周恩来,组建而成的黄金搭档,为新中国带来了光亮。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周恩来是毛泽东的“上级”,但是最终发展成“毛主周辅”这样的结果,和两人迥异的出身和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天性富于调和性”、“求真的心又极盛”,这是周恩来对于自己的评价,在我看来这样的自我审视是十分中肯的。
“天性富于调和性”,主要是受到生母万冬儿的影响。那个年代妇女吵架都是不讲道理的,但是周恩来看到母亲吵架却感受颇深。她都是静静坐在那里,先听完别人的阐述,再整理自己的思绪向外输出,并且有条有理,往往不用多大的叫喊声,就能直戳对方痛点,让其无话可说。这一点,便是周总理外交才干的“发源地”吧。
“求真的心又极盛”,这一点主要受到嗣母陈氏的启发。在周恩来不到一周岁的时候,叔父不幸去世,但是叔父和叔母膝下无儿无女,根据当地的习惯,周恩来被送到了叔母身边。而叔母陈氏出身于书香世家,经常给周恩来讲一些书上的故事,久而久之,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周恩来的性格相对毛泽东则更为柔和,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这些都主要来源于他的两位母亲。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性格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使得两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不一样的地方。
周恩来擅长交际会谈,善外交;毛泽东高瞻远瞩富有决策能力,善领导。
两人的关系最恰当的说法应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说二人相差很大,但是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这样的格局是十分合理的:
“周主毛辅”的关系转变为“毛主周辅”后,他们各自发挥了雄才大略和聪明才智,不仅胜利地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挽救了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而且为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
周恩来是如何从毛泽东的上级变成下级的?
周恩来的政治生涯起步稍微要晚一些,但是相对来说颇为顺利。1924年从法国学成归来的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1928年以后,周恩来选举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了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主要主持者。
而此时的毛泽东还是一名根据地的管理者,是在周恩来的领导之下。直到遵义会议之后,确定了毛泽东的党内领导位置,周恩来从毛泽东的上级变成了辅佐毛泽东谋事的下级。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意识到了毛泽东是一个有才干有远见的人,周恩来坚信毛泽东能够带领中国开创一个新的未来。他甚至多次和别人诉说:“没能让毛泽东早一点确立领导地位,实在是我党的一大损失。”可见周恩来对毛泽东是十分崇拜的。
周恩来从毛泽东的上级转变成毛泽东的下级,对于他自己而言,这一转变并没有使他感受到“不平衡”,周恩来就是一个天下为先、百姓为先的人,凡是有利于群众的调整,对他来说就绝对没有怨言。
周恩来甘愿站在更有能力的人的身后,而毛泽东也十分善于用人。他并没有因为周恩来的能力超群就担心“功高盖主”,反倒是联手变得更强了。
和而不同有争执
两人的合作饱受世界各界的好评,但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道路上,争吵还是存在的。
两人的性格不同,决定了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一定会是有不一样的观念出现的。但是个别争吵的小事件,左右不了两人强强联手的大方向。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最后一次握手
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陪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泽东。周恩来专职摄影记者杜修贤决然没有想到这是周恩来在他的镜头中最后一次走进毛泽东的书房。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一次共同会见外宾。
会见结束时,邓小平、乔冠华和主席告别后就走出书房的门,杜修贤正准备离开,一扭头发现周恩来还站在门旁没有离开。
这怎么一回事?杜修贤一愣,总理今天的举动一反常态,平时总理在主席书房并不拘礼,常常会谈一结束起身就走,害得他们都“捉”不着他的镜头,可这次……只见他一动不动站在那里,似乎期待着什么。
既然没有参加大家最后告别握手,为什么不走呢?杜修贤犹豫了一下,心里的感觉一时说不清楚。他决定不急于离开,也站在靠门边的墙根默默等待着……
毛泽东送客走到门边,与站在门旁边的周恩来目光相遇。
瞬间,毛泽东一脸的笑容飞逝而去,立刻忧伤地垂下眼帘,这迅速变化的表情令杜修贤惊诧不已,他第一个反应就是端起照相机,将镜头对准他们……
镜头里,毛泽东忧伤地耷拉着眼皮,头稍稍地低着,苍老的脸上布满愁容和病容。花白稀疏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披去。他迎着高悬的摄影灯,脸上的肌肉明显松弛,但很光洁,身穿浅灰色的中山装,显得淡泊庄重。
十分消瘦的周恩来用温馨睿智的双目凝视着毛泽东。摄影光从他后侧射来,脑后和脊梁犹如披着一道光束,眉毛在逆光的面部依然黝黑浓密,充满着生气。曾洋溢乐观笑影的“酒窝”虽已被岁月的刀斧凿成两道深深的沟纹,却依然显露出执着的善意。但是,一丝伤感的凝重神色却在眉宇之间徘徊。
周恩来看着携手近半个世纪的毛泽东,慢慢地伸出了手,毛泽东也把手伸了过去。两双操纵中国革命方向的巨手再次握在一起,组成了这神圣且又沉重的瞬间。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origin=https%3A%2F%2Fmp.weixin.qq.com&chid=17&vid=i312569vj6a&autoplay=false&full=true&show1080p=false&isDebugIframe=false
当杜修贤“咔嚓”一声按下快门时,他没有想到这是共和国第一位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最后一次对着摄影镜头握手道别。
1974年6月1日,也就是和毛泽东握手后第3天,周恩来住进了305医院,直到生命最后的一刻!
1975年,周恩来因膀胱癌住院治疗后,毛泽东的肺心病和白内障也越发严重。
82岁的毛泽东提笔写下诗词《诉衷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担忧。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诗词一改毛主席往日的豪情壮志和雷霆万钧,流露着一种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业未就,鬓已秋”,主席看到自己和周总理身体日益欠佳,萌生了对江山夙愿难以坚守的无奈。
如果世界上再有一个毛泽东、再有一个周恩来的话,恐怕即便是壮士垂暮,也不会担忧家业无人守。
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毛泽东,也只有一个周恩来,毛周这样的组合,更是千古一遇、难得至极。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传到毛泽东的耳边,毛泽东一反常态嚎啕大哭。
后来张玉凤将周恩来的悼词读给毛泽东听时,毛泽东双眼紧闭,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当听到张玉凤读“毛泽东同志的战友”这句话时,毛泽东缓缓睁开眼睛,打断了张玉凤的节奏,说到:“改成,最亲密的战友吧。”悼词加了三个字,却道不尽主席对周恩来的毕生情谊。
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好友无数,但是能够被称之为“最”的人却只有一个。毛主席驰骋战场多年,战友无数,而周恩来一直是他心目中的“最亲密”。
后来,有人提出周恩来的悼词有些过于将其美化了,要求将悼词进行修改。主席听到后十分生气:“不能改!周恩来值得一切赞誉。”
并肩战斗半个世纪,有过争执,但是大方向上,两人的合作从来都没让人失望过。
对此,人们时常感慨:“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是中国的福星。”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origin=https%3A%2F%2Fmp.weixin.qq.com&chid=17&vid=l06968dply9&autoplay=false&full=true&show1080p=false&isDebugIframe=false
周总理原声讲话现场视频!非常难得一见。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敬请关注公众号:华山穹剑】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防纵论、科技前瞻、历史回眸。225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邓小平自述:我这一生最紧张的时刻方略书院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1933年,许世友为何连升三级,从团长直接升到副军长历史客栈2020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绝版震撼照片:左挎毛主席,右挽江青!站在中间的那个牛人是谁?沅湘读书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